庫存狀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讓您 愛上二樓●愛上書
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邁向第一華人書店
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
香港二樓書店 > 今日好書推介
   
二樓書籍分類
 
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:突破性別身分與家庭風暴,迎向愛與療癒的自學課

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女兒:突破性別身分與家庭風暴,迎向愛與療癒的自學課

沒有庫存
訂購需時10-14天
9789869428750
李詣琦
果力文化
2019年3月26日
93.00  元
HK$ 79.05  






ISBN:9789869428750
  • 叢書系列:新生活運動
  • 規格:平裝 / 224頁 / 15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  新生活運動


  • 親子教養 > 生活教養











      在這個只有口頭約定的關係裡,我們用愛攜手創造美好的家庭協奏曲



      2018年十月至今,吸引十五萬人次觀看

      公視「我的彩虹家庭:同性戀的小孩會是同性戀嗎?」(https://goo.gl/tXnToi)

      《青春發言人》、《誰來晚餐》受訪主人翁現身說法



      李佩雯(律師,婦女新知董事會)、翁麗淑(新北市蘆洲區鷺江國小教師)、陳思豪(長老教會牧師)、諶淑婷(作家)? 以愛推薦



      當媽媽和同性伴侶決定攜手共同生活,阿公問要不要把媽媽的同性伴侶趕出家門,七歲的大女兒反問:「把她趕走?那我們要去哪裡?」



      「《富爸爸.窮爸爸》?」小女兒聽到這個書名不解地問。「他有兩個爸爸?所以,他們也是同志家庭喔?」



      「妳明明不是我們的爸爸,但妳很照顧我們,會保護我們。妳選擇和媽媽在一起,然後就把我們也一起愛下去。還有,身為同性戀也不是妳的選擇,但妳沒有怨天尤人,妳就是負責任地愛自己、接受自己,我們從來沒有聽妳說過一句『我因為是同性戀,所以被歧視了!』這種話。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『男性力量』。」大女兒振振有詞地說。



      「我覺得家庭有很多種,我不會去想說我們家這樣就是很奇怪。我覺得,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愛!愛不愛對方,會不會照顧得到對方、會不會在我有困難的時候,也互相幫忙。」小女兒說。



      「聽聽她們愛家志工想說的也無妨。畢竟,我們又不會因為她們的說詞,就變成不是家人,對吧?」大女兒溫和地說出她的堅定。



      如果「家」是可能讓人受傷的黑洞,

      我們不曾忘記愛的美好,勇敢地跨出性別身分與家庭的框架,

      一起建構家,實踐對家的想像,描繪家人的樣貌……




      二?一二年年初,我加入了太座和兩個女兒的生活,翻開了我人生新的篇章。太座從來沒有和相同性別的人在一起過,而我則是從來沒想過生活裡會有孩子。



      太座的兩個女兒歷經了雙親家庭、在爸爸那裏抱持傳統教養模式的單親家庭、和媽媽再次建立信任與親密的單親家庭。等我加入之後,我們成了兩個女同志和兩個女兒組成的彩虹家庭,女兒也在我們的陪伴下逐步走向自學生活……



      這本書是我們一家四口,七年來的相處故事。因為願意與開放,因為以愛為最大公因數,我們一步步朝著信任前進,願意剝除過去那些讓我們不敢去愛的舊經驗,然後再一次擴大自己的愛的能力,擴大到能夠涵蓋彼此,能夠把因為生氣而高舉的矛、因為受傷而拿起的盾都放下。我們勇敢跨出步伐,縮短我們和家門以外的人之間的距離。



      「一個被生命引導去如此細膩探索情感與性別議題的孩子,絕對是一個家庭的禮物,因為她╱他是來讓我們解構性別框架、更愛自己的一封情書。」琦琦說。



    本書特色



      1.第一手分享彩虹家庭的同與不同:透過幽默的日常故事,分享兩位同性伴侶和她們的孩子,如何重新定義家人、家庭角色、性別特質與親密關係。



      2.在親密關係中重新定義自己:打破主流家庭/非主流家庭的二分法,跳脫櫃子裡與櫃子外的框架,跳出標籤化的身分認同



      3.用真實故事示範如何跟孩子談論同志身分,討論親密關係與喜歡同性對象。



      4.與社會大眾勇敢而溫和的對話:一家四口勇於與外人互動,並參與同志權益爭取活動。一改外界認為的激烈挑戰或受害者姿態,用平實的日常細節與孩子的質樸語言,提供跳脫性別框架的反思。



      5.給同志的父母建議、同志的教會生活建議。



      6.目標讀者:作者粉絲,同志族群,對同志議題友善的親子社群、親子共學團體、老師

    ?


     





    推薦序1:讓愛走在一切的前面_李佩雯

    推薦序2:親密關係的新認知_諶淑婷推薦序3: _翁麗淑



    家庭成員介紹



    第一章|非主流身份�關係,有選擇的餘地嗎?

    •在故事開始之前

    •我喜歡女生?我是女生?

    •認真面對同志身分與親密關係

    •童年的創傷與修復

    BOX|琦琦的療癒課題1:親密關係與原生家庭慣性

    •新的親密關係訂單

    •彩虹家庭的開端

    •選擇自己的態度

    BOX|琦琦的療癒課題2:基督徒家庭的同志



    第二章? 家庭的想像、破碎與再建立

    •故事|「為什麼她可以管我們啊?」

    •成家立業的美夢破碎

    •分崩離析的家庭關係

    •與父系家族一起的生活

    •BOX|太座的療癒課題1:婚姻關係

    •女兒重回媽媽的懷抱

    •BOX|太座的療癒課題2:母女關係

    •BOX|大女兒的療癒課題:父女關係

    •琦琦加入之後的彩虹家庭

    •BOX|琦琦的療癒課題:親子關係

    •逐步踏上自學之途



    第三章? 彩虹家庭的日常互動

    故事|大女兒對菜攤阿伯的出軌告白

    •琦琦是媽媽的「員工」

    •「我們叫琦琦搬出去,好不好?」

    •什麼才是「正常」?

    •沒有櫃子的「彩虹家庭」

    •已經感受到歧視的小小男同志

    •「妳們是一家人嗎?」

    •「妳媽媽她們是同性戀喔?」

    •同理其他的個體和家庭



    第四章? 兩個媽媽?彩虹家庭裡的角色分工

    故事|富爸爸和窮爸爸是同志家庭?

    •琦琦,有時更像媽媽呢!

    •爸爸,是個好用的代名詞

    •「妳不要把我當成爸爸喔!」

    •大女兒的父親節作業

    •「瑩瑩爸爸,我跟你說喔??」

    •琦琦,比爸爸更像爸爸!

    BOX|大女兒的療癒課題:對爸爸說出「我愛你」

    BOX|琦琦的療癒課題:爸爸,到底是什麼?

    •願意,讓我成為她和女兒們的家人



    第五章? 跳出性別特質的框架:我們家的情感教育

    故事|女生談戀愛都是這樣的?

    •同志家庭如何教孩子性別是什麼?

    •那是男生才會做的事情吧?

    BOX|琦琦的療癒課題:你是男生還是女生?

    •跟孩子一起反省「性別—特質」的連結

    •情感教育不嫌早:小三生的交往、復合、分手

    BOX|親密關係的深層意義:愛對方、也回來愛自己

    •性教育,是家長從小就在教的事

    •敞開自己,支持與陪伴孩子

    BOX|孩子可能是同志?

    •陪孩子檢視自己設定的親密關係



    第六章? 公開討論身分與權益爭取

    故事|如何跟孩子討論「同性戀」

    •請支持同志婚姻合法化

    •出櫃是什麼,很恐怖嗎?

    •打開櫃子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

    •對同志身分的不過度反應

    •婚姻對同志來說到底是什麼?

    •從賦權式的自學到婚姻平權

    •家,不只是名詞,更是動詞

    •讓自己不再被櫃子關住

    BOX|從「不被看見」,走向「我是被看見的」



    結語



    ?





    推薦序



    讓愛走在一切的前面



    李佩雯(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副教授)




      二O一八年同志遊行那天,我在新光三越站前看見一群同志家庭的小朋友,一邊嬉鬧一邊在路邊整隊準備。當時,我內心暗暗擔憂,年底婚姻平權公投的結果會對他們造成傷害。開票數字出爐,我們真的「輸了」。即便在二O一九年二月,行政院提出了五月底即將通過施行的748草案,但這項草案在法令名稱上的退縮與立法細節的模糊立場,仍舊在同志家庭的頭上罩了一朵前途不明的烏雲。



      還好,公投帶給我的挫敗,在閱讀完《媽媽,琦琦,和她們的兩個女兒》這本書之後得到了療癒。



      其實,彩虹家庭在我們身邊一直都存在。這十幾年來,《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》接觸過的朋友,包括:曾進入異性婚姻生育子女、而後離婚的女同志母親,以及藉由人工生殖自行滴精、而順利生育子女的同志家庭,截至目前為止至少超過一百個。我相信,全台灣的同志家庭集結起來,肯定遠遠超過這個數字,只是還有很多同志家長因為害怕汙名,而以其他類目的家庭名稱(例如:單親),帶著孩子在社會的各種角落裡奮力生存著。如果社會文化能夠在法治規定來臨的同時,積極著手準備一個安全、友善的環境,看見多元家庭已成為社會組成的現實,這也許才是748釋憲文意義彰顯之所在。



      這種以?愛」為前提,不論血緣關係的家人,並非只是我理想化的想像。作者琦琦和她的家人一同實踐民主化親密關係的溝通日常,拆解這個社會對家庭設定的鐵石框架,在眾多假資訊、謊言、與對立紛擾之後,讓我回過頭來重新看見這個世界運行的可能:療癒我的是琦琦一家人的愛!



      一個家庭需要透過內部與外部的溝通來建構其家庭認同。換句話說,除了透過溝通與家庭成員維繫親密關係,家庭成員與外在社會的互動連結,亦深深影響成員間的家庭認同形塑。琦琦說:「家不只是名詞,更是動詞。」由內而外,落實日常的平等表達、協商,琦琦總是盡可能確保自己和家人的聲音能夠被聽見。因為身為療癒師的訓練,琦琦和伴侶經常帶領著家人練習確認自己的感受與認同。不是苦苦哀求別人肯認自己,而是自己首先接納自己。因為接受,一家人的互動也跟著安心、自然。市場裡的閒言閒語、同學間的無心嘲諷也不構成敵意,沒必要武裝。阿公的焦慮,反倒換來女兒們的理直氣壯。原來,愛著彼此的一家人一起生活就是這樣,充滿力量。



      我也從琦琦的家庭故事,看見這些年來台灣本土性別平等運動、性別平等教育的成果。本書帶著讀者從原生家庭的出櫃糾結往前走,來到自組家庭。從出櫃到無櫃(雖然過程緩慢、艱辛),過去我們擔心非異性戀的性傾向能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,如今個體經由碰撞、解構、賦權之後,自主地跨越這一步,無論如何讓社會開始熟悉非主流家庭,嘗試幫這個社會準備好適合的土壤。「同志家長是否害孩子遭受歧視?」這個問題在本書中也得到充分的辯證。就像媽媽「太座」與女兒們的力行實踐,「人一開始都是沒有任何櫃子的」。當一個人自身活得沒有框架,自然也不容易進入別人事先畫好的規則。如果一個家庭總是以愛與同理為優先,主動與人為善,周遭的同伴又有什麼不能放下的理由,堅持拒斥這樣的家庭?



      本書的價值,正是不懈地溝通、拆解框架、以愛生活,字裡行間滿載了無邊際的愛與寬厚。謝謝作者琦琦讓彩虹家庭被看見。她笑稱,她們家像「活在未來,沒有歧視的未來」。我認為,台灣的這個未來,正是現在。



      最後,附上幾則琦琦金句,念茲在茲,反覆練習。

      無條件的愛的「無」是去除的意思,是一個不斷運作的動詞。

     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是愛!愛不愛對方,會不會照顧得到對方、會不會在我有困難的時候,也互相幫忙。

      同理的起點是保持開放性,不要以為自己都已經知道,然後要帶著好奇心積極傾聽。

      我不是女兒們的媽媽,也不是她們的爸爸,我就是琦琦。我就是我自己。

      將「愛」放在「性別」的前面。

      用框架去限制他人的人,其實也用了相同的框架限制住自己。

      同志族群要帶給世界的祝福,是鬆動性別框架與觸動人們重新思考家庭的本質。

    ?




    其 他 著 作